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讲解50:佛弟子要能稳住自己,从控制情绪做起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楞严经 总论(义贯绪论)-11   (建议在wifi下观看)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e0510pbov2z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讲座视频:

总论(义贯绪论) 11

(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所以,谓诸菩萨成就坚固之行,于所闻无生之法,所闻法是闻到什么法呢?一切法无生。得成于忍,这个“忍”就是无生法忍。要证得无生法忍,才能够忍总持,因为一切法无生,没有能忍、没有所忍,那么,一切忍辱波罗蜜就到了!好!我们要背一下,总持有四种,一叫做什么?(众答:法总持)这个要背啊!二叫做什么?义总持。三叫做......(众答:咒总持),四叫做......(众答:忍总持)就是法、义、咒、忍,四种总持,以后我们念:妙湛总持不动尊,就知道它的含义。

(义贯原文:)又,“法陀罗尼”(法总持)即是以一法总摄一切法;“义陀罗尼”即是以一义总摄一切义;“咒陀罗尼”即是以一咒而总摄一切真言陀罗尼;“忍陀罗尼”即是以忍而总摄一切法。

又,“法陀罗尼”,就是(法总持),(性空的角度)就是以一法总摄一切法;哪一法呢?毕竟空,以毕竟空法总摄一切法。所以,以一法总摄一切法,一法就是性空,一切法就是缘起。?(心性的角度)还有,什么叫以一法总摄一切法呢?"一法”旁边写:平等,平等法总摄一切分别。你为什么会有一切法呢?因为有分别。所以,前面是站在缘起性空的角度讲的;后面这个平等心,就总摄一切分别心,是站在心性的角度讲的。所以,如果我们也了解,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,就了解以一法总摄一切法。

 “义陀罗尼”就是以一义总摄一切义;这一义就是无生,[义]就是理,一切义就是所谓事相,表法的。一切无生的理,总摄一切事相的义理;一切事相的义理,不能离开无生理。

 “咒陀罗尼”就是以一咒而总摄一切真言陀罗尼;就是譬如说:五会楞严神咒,就代表一切统统总持。

 “忍陀罗尼”就是以忍而总摄一切法。这个“忍”,如果前面加:无生,就更清楚。所以,不要一直讲:我在忍耐,我忍耐你!这个就表示功夫很差!自己见到一切相,自己消化,本来一切法就是无生,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;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;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我们总透得出这是缘起缘灭、不实在的假相,进入真空状态,这个忍自然就安。眼睛看不顺眼,让你起烦恼,记住!那是你的问题,心的问题,功夫不够!所以,看了会发飙、会嗔恨,是因为你的内心功夫内敛不够,不是境的问题。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,你动什么念头?你动烦恼的念头,你就忍不下;你动到般若的念头,就自动消化。

(义贯原文:)而“三昧总持”者,即是以三昧而总摄一切法门,一切法尽在其中。为何三昧可统摄一切法?欲回答此问题,首先须知三昧有何重要性:“三昧即是一切佛法的精髓”“一切佛菩萨修行最高的成就,都是以三昧来代表。” 任何法门,修证成就时,也都以三昧来表示。例如,修《法华》法门,成就时即入“法华三昧”;修《华严》法门,成就时即入“法界三昧”;修净土法门,成就时即入“念佛三昧”;习禅成就时,即入“真如三昧”,或“一行三昧”;修唯识法门,成就时即入“唯心识定”;修密法,成就时即入当法之“本尊三昧”,如不动明王三昧、准提三昧等;修《楞严》法门,成就时即入“首楞严三昧”;一切等觉菩萨,于等觉后心,皆入“金刚三昧”(金刚喻定),而断最后一分无明,成就佛道。连所谓“最不著相”的《大般若经》,佛要讲此经前,也先入“等持王妙三摩地”,然后于三昧中,全身放光。因此可知,三昧是一切修行最高成就的精华。

而“三昧总持”者,就是以三昧而总摄一切法门,一切法尽在其中。为何三昧可以总摄一切法呢?欲回答此问题,首先须知三昧有何重要。三昧就是定,记得!这三昧里面是充满着般若智慧的,叫做三昧。这里说:“三昧就是一切佛法的精髓。”“一切佛菩萨修行最高的成就,都是以三昧来代表。”任何法门,修证成就的时候,也都以三昧来表示。例如修法华法门,成就时即入“法华三昧”;修华严法门,成就时即入“法界三昧”;“法界三昧”在旁边写括弧:就是“一真”,一真,一、二、三、四的一,真假的真。

什么叫做一真呢?就是绝对,没有任何讨论、议论的空间;没有任何你思惟的空间,就是空、就是平等、就是法界。这“法界”最主要在强调什么呢?在强调平等。我们要了解,“法界”的底下加“平等”,意义更显出来,叫做一真平等法界三昧。所以,你要进入佛的领域,就是一定要用平等心,才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;用执着心、分别心、不慈悲心、不发大菩提心,永远没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,没有办法!

所以,成就时即入一真平等法界,诸位!《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》,这一句话,这个标题就已经很清楚了!要往生净土的人,看到《无量寿经》这一句话,就把总纲告诉你了:无量寿就是无量光、无量寿——阿弥陀佛。“清净”,你要进入净土,要清净平等觉啊!清净心是什么呢?就是慈悲喜舍;“平等觉”,就是于一切相,进入空性的平等三昧,法界平等三昧的心,这是上根器的人。

要往生极乐世界,有几句话,你要特别注意,不能把这几句话忘丢了、忘光了!要往生极乐世界,第一句话叫做:是哪一种人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呢?一、要深信因果,第一句话第二句话,孝顺父母,天下无不是的父母,不管你爸爸、你妈妈,做对得起这些子女、对不起在这些子女,你就是一定要孝顺他。佛弟子没有嗔恨心、没有报复心,虽然说:爸爸、妈妈以前做得不怎么好,把你们丢下来,或者是有一些行为乖异,对儿女也不怎么照顾。你要往生极乐世界,第二句话:孝顺父母。是不是?

所以,师父看到极乐世界这个净土法门,这一句话很重要,你看,我们从小的时候,我爸爸也没有养我们啊!是不是?他自己“跑到北京当状元”,你看,把我妈妈丢下在台湾,做清道夫啊,然后,替人家洗衣服啦,我们过得多么辛苦啊!可是,爸爸老了,我们也是这样孝顺的,钱也是我每个月汇回去的,有兄弟,就大家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;我们没有说:哎呀!你以前......我三岁的时候,爸爸就离开,那按照道理来讲的话,他根本一辈子都没有养我啊,我为什么要出钱呢?因为我们研读过净土法门,知道孝敬父母是往生净土的必要条件,所以,第二、孝敬父母,不管你爸爸、妈妈对你好不好,就要孝顺他,不要忤逆他,这是条件。

第三、叫做奉事师长,奉事师长,就是说:世间、出世间曾经教过你的师长,尤其是出世间的师父,教导你佛法,让你有正知正见,迈向无上的大菩提、大涅槃道路,是谁的恩呢?是师长的恩。所以,诸位法师!不管你的上人是谁,记得!你回到你的常住,就是一定要孝敬、奉事你的师长;奉事你的师长,就是衣、食、住、行,师父有交代什么,要好好的去做。所以,千供养、万供养,脸上无嗔真供养。对你的上人就是要面带和颜悦色,是不是?不要叫他扫一个地,崩一个老K的脸。是不是?那个脸,始终一点笑容都没有,这样不叫做奉事师长。要给父母亲饭吃,这个还不简单?这跟养狗没什么两样啊!可是,你就是要有笑容,你要奉事师长、孝顺父母,都要脸上无嗔。不可以忤逆你的上人,因为他是你的法身慧命。

假设说:你的上人不会讲经说法;但是,他这一刀为你剃度,你今天能够披上袈裟受人供养,是谁给你的?是你的上人那一刀啊,跟你剃度啊!你今天能够披袈裟,列入僧宝,这个恩,一辈子都报不完!所以,有比丘来这里要挂单,他不知道我这里的情形,他来到这里,就一直批评他的常住、他的上人,他说他要挂单;这好久以前的事了,我立刻命令当家师,立刻请他迁单!这样一个从常住出来的,就一直批评他的常住、批评他的上人,这哪里是一个修学佛道所应该有的态度呢?也许他上人做得不怎么圆满;但是,做徒弟的不应该如此,你这个往生净土是绝对有障碍的,奉事师长啊!包括背后不能攻击他,人家会看轻你的!你剃度的法师,在你的心中一点分量都没有,你到别的道场,拼命的挖你上人的疮疤、批评你的上人,你看那个道场对你有什么看法?对不对?瞧不起你啊!会在你面前说别人坏话的人,有一天也一定会在别人面前说你的坏话。所以,第三点、叫做奉事师长。

第四点、叫做慈心不杀,第四句话就是慈心不杀,你修学佛道,就是不能杀生。最后一句话,叫做行十善业,要行十善业。所以,往生极乐世界是有条件的,极乐世界不是垃圾堆,不是哪一个人来,统统收了。他要有符合《无量寿经》的条件啊,要背起来啊!是不是?一、要深信因果,第一句话;二、孝顺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行十善业,要背得很清楚啊!你想往生极乐世界,要有先决的条件;没有条件,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呢?是不是?

 再来,修华严法门,成就的时候,即入法界三昧。修净土法门,成就时候即入“念佛三昧”;你看看,三昧,都是三昧,唵三昧耶萨埵錽(音:wàn......三昧耶,三昧耶,是不是?念佛还是要三昧的功夫,这个就是正修,正修就是念佛三昧,叫做一心不乱。助修叫做行十善业,随缘随分行十善业。所以,我们欢迎诸位听经闻法的,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;没有钱、没有力的,有时间的,来做义工,知道吗?难得讲堂有这样一个道场,让大家做义工。所以,诸位!有时间多多发心,来讲堂做义工。

习禅成就时,即入“真如三昧”,真如三昧。为什么?真如就是佛的心,如如不动的那一颗心。禅成就就是真如三昧,或者叫做“一行三昧”;什么叫做一行三昧呢?就是行住坐卧,心皆真如。我们修禅的功夫到家的时候,有一句话说:条条道路通罗马,时时刻刻处真如,处处皆是真如。条条道路通罗马,法法处处皆真如,没有一法、没有一处不是真如,这个就是真如三昧,或者叫做一行三昧。所以,一行就是:不管行住坐卧,唯是真如。

修唯识法门,成就的时候即入“唯心识定”;修密法,成就时即入当法之“本尊三昧”,如不动明王三昧、准提三昧等等;修楞严法门,成就时即入“首楞严三昧”;统统是三昧。一切等觉菩萨,于等觉后心,皆入“金刚三昧”(金刚喻定)。什么叫做金刚喻定呢?就是他的定用金刚来比喻,能坏一切烦恼,不为一切烦恼所坏,入这个金刚三昧。

好!我举一个例子,诸位看这里,譬如说:一个擂台,这个擂台,你们看过那个拳击的擂台赛,有没有看过?拳击的擂台赛。一个是凡夫,叫做正念跟烦恼在打拳击赛,凡夫,正念跟这个烦恼一比赛,正念只有挨打的份,就是被烦恼打得鼻青脸肿,说:不要生气;可是,那个脸他就是很不舒服,就明明知道万法皆空,要忍辱、平等;可是,他一慌起来的时候,那个心情、情绪完全失控,完全失控,那个脸就是很不舒服!一天、二天、三天、四天、五天,他内心都知道喔,道理听了十几年,统统知道喔,那个疑心病除不掉,疑心疑鬼,这个烦恼,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所以,凡夫上这个擂台,我用这个比喻:就是只有被烦恼......挨打,打得你鼻青脸肿,爬不起来!为什么?你没有能力嘛!是不是?

这个比喻,你听得懂吗?打擂台就是:一个是正念,一个是烦恼,如果是凡夫,正念就被烦恼打得鼻青脸肿,就是我们的心情,完全被烦恼打败,完全没有办法解脱!

入金刚三昧可不一样了,金刚三昧,等觉菩萨金刚三昧,这个就是正念了,烦恼,对不对?如金刚三昧的,这一拳拿起来,咦?找不到对象,跑掉了,烦恼早就跑掉了!对不对?擂台上只有他金刚三昧那个:来啊!你只有打的份,没有被挨打的份。这个比喻,希望你听得懂。是不是?这个比喻,希望你听得懂。你现在要学习,你是被挨打的份,还是打烦恼的份呢?烦恼起来,一拳就揍扁它,这个就是你真的有金刚三昧的功夫了!是不是?整天在那边烦恼......是不是?道理听了很多,可是,用不上来,用不上来就是:一句话,师父一句话,经过一年、五年、十年,师父一句开玩笑的话,一年、五年、十年,还是一样,就不来讲堂就是不来讲堂,你拿他没辙,一点办法都没有!是不是?看起来也在念佛用功,可是,一点办法都没有!

所以,凡夫他没有听经闻法,不懂得这个比喻,因为他没有观照的能力,他也想要修行啊!可是,就是战胜不过烦恼;战胜不过执着;战胜不过欲望,没有办法!因此,什么叫凡夫?就只有挨打的份。什么叫圣人?只有打人的份——把烦恼揍扁了,烦恼站不起来!是不是?所以,记得!烦恼、无明就像一阵风,来无影、去无踪。无明就像一阵风,来无影、去无踪,所以,就是无明。

 所以,当你内心里面情绪不对劲的时候;你看过放鞭炮吗?放鞭炮,一点,嘁~~~后面一窜的鞭炮在等着你啊!你忍今天、忍明天,情绪已经开始不好,就是心已经开始嘁~~~就不知道哪一天要爆炸而已,已经开始在点燃,嘁~~~很快就砰~~~就开始放鞭炮了,鞭炮就是点燃了,然后,就开始一直愤怒了,那个情绪失控的时候了。记得!嘁~~~那个声音,开始有那个节奏的时候,一脚就踩熄它、一刀就砍断它,不能让它起来,无明、烦恼不能让它起来。诸位!做久了,习惯了:咦?喔!原来这么容易喔!

所以说:叫大彻大悟的人动一念烦恼,不可能!叫烦恼的众生动一念放下,也很难!就是放不下。师父!那我放不下,怎么办?我就说:你很辛苦啰!那我到什么时候,才能不辛苦呢?就到放下那一天,就不辛苦了,就这么简单啊!师父!我什么时候才快乐?哪一天放下,哪一天快乐啰,就这么简单啊!师父!万一我如果一直都不放下呢?答案就是一直都要痛苦了,这也没什么好回答的了,我一直放不下,当然就一直很痛苦啊,这有什么好回答的吗?是不是?快乐、解脱一念间,就这样子!因此,记得!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,就观想:喔!在打擂台了!一个正念、一个烦恼在打擂台了,看谁能够提起正念?所以,修学佛道八个字:发菩提心,提起正念,这八个字你会用,哇!这一辈子用不完!发菩提心,提起正念,就是修行。为什么会烦恼?就是提不起正念嘛,只有挨打的份嘛!是不是?

 金刚三昧叫做金刚喻定。而断最后一分无明,成就佛道。连所谓“最不着相”的《大般若经》,佛要讲此经前,也先入“等持王妙三摩地”。所以,我们昨天已经讲了:佛陀放光绝对是真实的;绝对是可信的;是符合科学的,佛陀完全能够掌控情绪,有正念。然后于三昧中,全身放光。这是绝对符合科学的。因此可知,三昧是一切修行最高成就的精华。

(义贯原文:)又,三昧有狭义及广义两种意义。狭义即如上所说之定慧等持。广义的三昧,即是正定;正定者即佛所教之定,相对于邪定。所以,一般也常以三昧或三摩地,作为“定”或“正定”的代名词。

又,三昧有狭义以及广义两种意义。狭义就如上所说的定慧等持。广义的三昧,就是正定;正定者就是佛所教的定,相对的就是邪定。诸位!什么叫做正定?用你听得懂的名词、一句更清楚的名词就是:充满智慧的定,叫做正定。充满佛陀智慧的定,不是邪定,不是外道定,他的定是充满智慧的,随时可以起作用的。所以,正定者即是佛所教之定,相对于邪定。所以,一般也常以三昧或者是三摩地,作为“定”或者是“正定”的代名词。

18页,2. 定的重要性  (1)定为三学之关键

(义贯原文:)三学为“戒定慧”三无漏学。戒定慧三学彼此之关系如何?如右图所示:(略)

这表示戒定慧三者是个连锁关系,而以定居中,为关键作用,若“定”这一环没有了,这连锁即断,戒与慧即散失。因此“戒、慧”与“定”都须有“交集”。事实上是,戒慧都须以定为体,于此定体中,摄持戒慧,令不散失,而能于一切境,有所作用。凡夫持戒、修慧之所以不成就,皆因其心不定;心不定,即是散乱,故其一切所修,皆与乱心相应,因此不能持久,是故浮浮沉沉、生生灭灭,乍起乍落。《大智度论》中云:若人修行,无有禅定,如人持火炬,面对大风,火光即摇曳不定,不能远照,乃至为风所灭;若菩萨修行,而有禅定,如人持火炬,入于暗室中,即火光稳定、通明,照了一室。菩萨修行亦如是,若有禅定,其心光稳定、通明,照破一心无始劫来无明愚闇(闇àn:⒈不明亮,没有光:~淡。黑~。⒉秘密的,不显露的:~藏。~地里。~中摸索。⒊愚昧,糊涂:兼听则明,偏听则~。),乃至其光照彻三千大千世界,利乐无量有情,亦复如是。

(1)为三学之关键,三学为“戒定慧”三无漏学。戒定慧三学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?如下图所示: (略)

戒、定、慧,定在中间,为什么“定”底下叫做体呢?因为要依定才起这个戒的作用,要不然,你持戒持得散乱;要依定这个体,才能起慧用。所以,这个“定”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充满智慧的定,这个定就是充满着大智。所以,师父刚刚已经分析了,智跟慧是不一样的,在这个图就可以看出来了。所以,这个“体”的底下写二个字,叫做:大智,大智就是我们的体,悟到了不生不灭的体。所以,智慧,智慧,这二个字是完全不同;但是,又是息息相关,是可以独立,也可以混合一起念。所以,这个戒定慧。

那么,这个图是方便说,如果我来画,就不是这样画了;我来画图的话,它这个是方便解释,如果我来画,就会画一个圆圈,里面写:戒、定、慧,如果我来画的话。自性本具足戒;自性本来就定;自性本具足慧,戒的绝对;定的绝对;慧还是绝对,体用一如。

所以,画这样子,“戒”,一个圆圈;这个“定”重叠,一点点重叠,第二个圆圈;那么,“慧”是第三个圆圈。所以,戒、定、慧看起来是三个字;可是,都有相关的,戒跟慧都连在定的旁边,这个就表示戒定慧不可分离,为了解说方便,所以,他这么样画图。这表示戒定慧三者是个连锁关系,而以定居中,为关键作用,若“定”这一环没有了,那么,这个连锁即断,戒跟慧就散失。所以,修学佛道要稳定自己的情绪,很重要的,要有定。

因此“戒、慧”跟“定”都须有“交集”。事实上是,戒慧都须以定为体,于此定体中,摄持戒慧,令不散失,而能于一切境,有所作用。凡夫持戒、修慧之所以不能成就,皆因其心不定;心不定,就是散乱,故其一切所修,皆与乱心相应,因此不能持久,是故浮浮沉沉、生生灭灭,乍起乍落。这个都是情绪在作用,你看这几个,几个字在形容,这十二个字是形容什么?“浮浮沉沉”就是情绪;“生生灭灭”就是情绪变化;“乍起乍落”就是情绪。所以,真正修行人,从控制情绪做起,无论如何,要保持微笑,有礼貌,不狂妄、不骄傲、懂得谦虚。

《大智度论》里面这么说:若人修行,无有禅定,没有禅定的功夫,如人持火炬,面对大风,火光即摇曳不定,火光即摇曳不定,就是心境,你真的修行,真的要有定;如果没有定,碰到一点点境界,就烦恼了!火光即摇曳不定,就是这个人虽然是听经闻法、念佛,可是,心就是定不下来!不能远照,那么,心不定,不能远照就是没有般若智慧。

所以,佛弟子要能稳住自己,这是真修行人。为什么一再的强调,要降伏自我呢?而这个降伏自我,却是点滴的功夫呢?所以,当你碰到烦恼的事情,告诉自己:赚钱的时间到了,这是好事,不是坏事,赚功德的时间到了!大家都顺从你,你哪里来修功德呢?要有几个扮演反派的角色,叛逆、背叛你、侮辱你、忤逆你,你的修行一天一天一直进步了,你才懂得,修行,定有多重要!平常我们就是:人家说一句,就反驳过去了!是不是?定不下来,这个表示这个人的般若智慧不通达。

 所以,一切法无生,什么叫做大悟?大悟就是任何的大事、小事,乃至剧烈的震动的事情到前面,统统没事,他全部能吸收、他也全部能够消化。所以,大悟就是有这个了不起,天大的事情,到大悟人的身上,没事!他也不会去讲、也不会去辩驳,也不会......就是这样子。为什么?各人的因果各人负。

佛陀最照顾那一些有忍辱心的人,因为有忍辱心的人,佛特别的关爱他,因为他的忍辱的心与佛相应,佛特别的加持他!你要想让佛加持吗?很简单!你学这一招,就是忍;还能够消化喔,不能忍到爆炸,得忧郁症、得精神病,整个晚上都睡不着,恨一个人!他就:我不要讲,不要讲!忧郁症,他就这样子;不要讲,不要讲,他就嘟......一直讲......停不下来,烦恼一直起来......就是重复,一直重复,英文叫做repeat......唉!好累喔!真的很累、很辛苦!什么叫做凡夫?就是重复的情绪一直摆不平。什么叫做大悟?大事、小事、剧烈的事情来,没事,不要一秒钟就摆平它;也没有东西可以摆平。

所以,悟跟不悟就会差很多,悟,就会过着幸福、快乐的日子。你看到童话故事里面吗?大悟就是什么?大悟就是:从此公主跟王子过幸福、快乐的日子。什么叫做不悟呢?不悟就是:从此王子跟公主天天打打杀杀,这个就是过痛苦的日子、烦恼的日子。

底下,若菩萨修行,而有禅定,如人持火炬,入于暗室中,即火光稳定、通明,照了一室。菩萨修行亦如是,若有禅定,其心光稳定、通明,照破一心无始劫来无明愚闇,乃至其光照彻三千大千世界,利乐无量有情,亦复如是。

在座诸位!吃一点亏,学习忍辱,让佛来加被我们,这个比较重要的功课。不要一直欺负人家、一直烦恼,佛远离你,跑得远远的,护法居士看了都摇头!所以,宁可学习忍辱,让佛来加被我们,受一点亏、吃一点亏、让一点,佛菩萨特别加被这一些肯忍辱、有智慧的人;而不是一天到晚想占人家便宜、伤害人家的人,佛、菩萨、天龙八部,都离你离得远远的!因为什么?无明,连龙天护法都看不下去,一个修行人,嗔恨心这么重,连龙天护法都摇头!是不是?

(义贯原文:)(2)心若有定,即入正定聚,得出欲界,乃至色界、无色界。一切众生为三种聚:

一、不定聚——此为凡夫,其心散乱不定故。二、邪定聚——此为外道,以外道人依于邪知见、邪慧而入定,名得邪定,是为邪定聚。如婆罗门教入于“梵我合一”之三摩地;道家修习“与万化冥合”;道教乩童与神灵合一、神灵附体;耶教修习“与主合一”之圣餐礼(HolyCommunion)等。凡此皆有一共同点,即皆计执心外有法、心外有道,而妄欲与心外之道合一,故名外道;以此邪知见而得定者,名为邪定。三、正定聚——即是如来正教中,三乘贤圣依于正法所入之定。

好!第19页,(2)心若有定,即入正定聚,得出欲界,乃至色界、无色界。这句话的意思,重点就是说:心若无定,连欲界都出不来,连欲界都跳不出去,何况三界呢?所以,这个定的特别的重要!

一切众生为三种聚:一、不定聚。二、邪定聚。三、叫做正定聚。

一、什么叫做不定聚呢?此为凡夫,其心散乱不定故。这个“聚”就是类,心不定这一类。

二、什么叫做邪定聚呢?此为外道,以外道人依于邪知见、邪慧而入定,名得邪定,是为邪定聚。如婆罗门教入于“梵我合一”之三摩地;以下这个,统统认为心外有法,所以叫做“梵我合一”。道家修习“与万化冥合”、道教乩童与神灵合一、神灵附体;耶教,就是耶稣基督。耶教修习“与主合一”之圣餐礼等等。凡此皆有一个共同点,即皆计执心外有法,也就是皆计执心外有法、心外有道,而妄欲与心外之道合一,故名外道。

那么,这点我们就晓得了,心即佛,即心就是佛,即心就是道,当下就是道,不能离开本处。是不是?想与外面合,就变成二了;绝对的空性心性,没有合来合去的。以此邪知见而得定者,名为邪定。

第三、叫做正定聚——也就是如来正教中,三乘贤圣依于正法所入之定。

(义贯原文:)(3)定中有一切  这是他简单说,要加几个字才能看得懂,定中方能拥有一切正念、正法,一切正法、正念从哪里生呢?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--45目录链接

楞严讲解46:一个人真正落实到修行时,会发现妄念、烦恼、习气很难断

楞严讲解47: 这淫欲心是无量劫来的业力、本能,没有办法掌控住的,所以要保持一个距离

楞严讲解48: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;但是圣人就没有看法了

楞严讲解49: 世出世间法一切成就得成于忍,忍辱远比精进更为重要

历史文章选读集一(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)

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(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,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

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,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

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

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--80 链接集合

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 历史链接集合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--45目录链接

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